“我向市人大立法调研组提出的农药包装回收建议,还真的写进了《巴中市乡村清洁条例》!”通江县壁州街道城南村村民苟海兴奋地向邻里分享着喜悦。
在恩阳区柳林镇桅杆垭村,村支书吴山中则向大家解释:“听证会上我提出‘居家清洁不宜入法’的建议被市人大采纳了!但我们村规民约马上跟上,要评‘清洁户’呢!”
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正是市人大常委会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直通车”作用的缩影,是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立法工作的生动实践。
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部署要求,稳步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将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阵地,通过规范化建设、实质化运行、长效化发展引领推动“立法直通车”实现“一体多能”。
规范建设接通民意的"站点"有模有样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2015年12月3日,我市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搭上行使地方立法权“头班车”。为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市人大常委会开启了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面的探索。
为了使基层群众和各有关方面都能够参与到立法全过程,市人大常委会面向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征集基层立法联系点,2020年巴州区宕梁街道、恩阳区柳林镇、南江县光雾山镇、通江县壁州街道、平昌县驷马街道入选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2022年南江县人大常委会、通江县广纳镇成功申报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至此,立法联系点实现了各县(区)全覆盖,涵盖工业园区、农业农村、文旅康养、基层治理、城市管理、生态文明等多行业多领域,最大限度体现广泛性、专业性、代表性。2022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印发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方案,对联系点的组织体系、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工作流程、工作台账等方面明确规范要求。每个联系点都实现了“六有”:有阵地、有场所、有设备、有人员、有台账、有标识。推动7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因地制宜融合立法联系、民意收集和人大代表家站功能,成为群众愿意来、方便问的“民意驿站”。
“以前觉得制定法律离我们普通老百姓很远,现在我们也可以随时向联系点的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想法。”巴州区宕梁街道居民张玉林深有感触地说。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群众直接参与立法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基层群众心声快速、准确到达立法机关的“直通车”,承载着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实质运行立法声音"原汁原味"直达
基层立法联系点要发挥作用,核心在于“跑起来”。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立法力量的延伸和重要补充,高度重视立法联系点的建设和运行,坚持将联系点工作写入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计划,与立法工作同部署,有序推进立法联系点良好运行。
“邀请人大代表中经验丰富的律师,辖区法官、检察官等法律工作者组建立法信息员队伍,既体现民主立法,也体现立法工作专业性。”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君豪介绍。
汇聚民意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各联系点组建了一支专业信息员队伍,将辖区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司法助理员、行政执法人员、村(居)党支部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部分乡贤和网格员吸纳到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其行业领域专长或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既能对法规草案积极提出意见,又能广泛代表人民群众的法治愿望、法治需求。
“法规草案一来,联系点的信息员队伍立即行动,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微信群广发‘英雄帖’,线下敲门入户、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我们‘原汁原味’收集、记录,并及时反馈给市人大常委会。”平昌县驷马镇人大主席刘黎明说。
“在通江县壁州街道召开的乡村清洁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上,33名基层干部和群众当场提出不同意见47条,合理的建议我们予以采纳,并及时告知信息员,未予采纳的也向大家做好解释说明。”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杨刚介绍。
从征集意见、汇总分析、“原味”反馈,到研究采纳、结果告知、立卷归档,环环相扣,确保每条民意不落空、有回音。村民何东奇关于“不向村民收清洁费”的建议被采纳时,他感慨道:“没想到我们具有合法性和实践性的建议真被重视了!”
数据直观反映问题。6年来,各联系点累计召开座谈会200余场次,走访群众超5万人次,先后就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千余条,55条对国家、省级法规草案的建议,也通过这条民意通道直达立法机关。
长效拓展"直通车"变身"多面手"
“让群众参与全过程立法,切实提高立法质量是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初衷。如何拓展平台功能,成为讲好人大故事、宣传法律法规、社会治理的主阵地,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袁小斌介绍。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收集立法建议,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讲,化解基层矛盾……基层立法联系点内涵不断延伸。
在《巴中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后,巴州区宕梁街道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每周开展“五个一”实践活动,举行“1+10+N”文明行为集中培训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祭祀主题宣传,合力整治不文明行为,赢得了老百姓交口称赞。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法规实施的“助推器”。
以立法意见收集为引领,广泛听民意、解民忧。通江县壁州街道根据群众反映的部分街道路灯损坏、停车难等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参与红场街、红星街、老西街等48个老旧小区改造,安装背街小巷路灯175盏,建设社区养老场所3个,开办社区食堂2个,新增停车泊位2000余个,解决群众困难71个,有效推进民生事项和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名副其实的基层民主“议事厅”。
“现在我们这里不仅是收集民意的立法联系点,也是调解邻里纠纷、宣传法律法规的主阵地。”南江县光雾山镇人大主席胡江自豪地说。
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在立法过程发挥作用,更在立法后拓展功能。市人大常委会致力于将单一的意见收集平台,升级为法规实施推动者、依法治市宣传员、基层治理参与者,不断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一体多能”长效化发展。近年来,全市7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群众基础深厚的优势,通过组织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活动,推动联系点成为服务立法、推进守法、促进社会治理的建言站、助推器、宣传台,让民主理念、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基层立法联系点虽小,却承载着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大担当。实践证明,基层立法联系点这趟“立法直通车”,开进了寻常百姓家,它不仅让“高大上”的立法成为百姓“身边事”,更在实践中不断赋能升级,成为汇聚民智、推动法治、服务治理的综合性平台,为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巴中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