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巴中 >
法律援助“组合拳”为138名农民工讨回百万欠薪
www.bazhongpeace.gov.cn 】 【 2025-07-23 09:28:16 】 【 来源:巴中日报

  “拿到钱的那一刻,手都是抖的!这一年多的辛苦总算没白费,太感谢法律援助中心的同志了!”近日,在恩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农民工鲜某攥着刚拿到手的工资款,眼眶泛红地向工作人员连连道谢。当天,和他一样领到欠薪的还有137名工友。这笔总额超百万元的工资,是他们用一年多的奔波与等待换来的“血汗钱”。


  欠薪百万


  138名农民工的焦灼与期盼


  时间回溯到2023年底,某公司工地上寒气逼人,比天气更让鲜某、杨某等农民工心寒的,是迟迟未到账的工资。“从9月到12月,四个月的工钱一分没发,公司就给我们打了张欠条:欠鲜某等138人共计工资1029650.95元。”鲜某回忆,起初大家还抱有希望,可一次次催收都以公司“没钱”为由挡了回来。眼看春节将近,一家老小等着这笔钱过年,138名农民工再也坐不住了。


  2024年1月初,他们先后到恩阳区住建局、人社局、信访局反映情况,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区信访局联合相关部门认真研判,决定将这起农民工诉求案件转交至恩阳区法律援助中心处理,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一场跨越一年多的维权攻坚战就此打响。


  多元解纷


  调解先行,诉讼托底的“恩阳方案”


  “农民工讨薪,等不起、耗不起!”接到案件后,恩阳区法律援助中心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工作人员放弃周末休息,分批次在接待室约见农民工。长条桌旁,大家围着工作人员你一言我一语,有人掏出皱巴巴的考勤表,有人翻出与工头的聊天记录……专班人员一边安抚情绪,一边快速登记每个人的工种、工资标准和欠薪数额。整整两天,收集的材料堆满了半张办公桌。


  “我们想调解,快些拿到钱就行!”“我不相信他们,必须打官司!”面对农民工群体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援助中心没有简单“二选一”。“尊重大家的意愿,两条腿走路!”中心负责人当即决定,一方面联系律师事务所组成专班,当天就完成案件指派,连夜草拟起诉状;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多次奔赴涉事公司,在布满灰尘的办公室里,对着公司留守人员摆法条、算成本:“拖欠工资不仅要付赔偿金,法人还涉嫌犯罪,这笔账划算吗?”


  今年1月11日,诉前调解室里,双方刚坐下就剑拔弩张。“公司账户没钱,法人也被抓了,我们也没办法!”公司代表的话让农民工“炸开了锅”,调解一度陷入僵局,最终因公司无力支付而宣告失败。


  强制执行


  法律利剑守护“血汗钱”


  调解不成,诉讼程序立即“接棒”。1月12日和2月1日,律师带着厚厚的138份起诉状,分两批向恩阳区人民法院申请立案。庭审现场,律师逐一出示欠条、考勤记录和工友证言,逻辑清晰地陈述诉求。2月21日、3月15日,法院先后作出一审判决:该公司需向138名农民工支付工资共计102万余元。


  然而,判决书生效后,公司仍无动静。“不能让判决成了‘法律白条’!”援助中心随即协助农民工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官多次走访调查,发现该公司虽无流动资金,但名下有一批生产设备。5月,经过第二轮拍卖,设备终于成交。当执行款划到法院账户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知138名农民工:“钱到了,带上身份证来领!”


  此次维权中,恩阳区法律援助中心灵活运用“调解+诉讼+强制执行”多元解纷机制,既用耐心化解矛盾,又以法律刚性护航,让138名农民工的“血汗钱”失而复得。这不仅是该区践行“法治为民”幸福工程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法律援助在守护民生底线中的硬核力量。(巴中融媒记者 向东升


编辑:余雪连
中共巴中市委政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