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
“小朋友,借你的电话手表用一下” 警惕暑假新型诈骗
www.bazhongpeace.gov.cn 】 【 2025-08-20 09:42:59 】 【 来源:央视新闻

  暑假期间,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时间也多了,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配上电话手表便于联系。然而,犯罪分子的目光也锁定了这些电话手表。


  前不久,湖南怀化市溆浦县的多名家长带着孩子到派出所报警,称孩子电话手表里的电话卡被人骗走了。警方调查发现,有几个可疑人员蹲守在学校、兴趣班周边,专盯独自外出的儿童搭讪。


  他们通常以“手机没电,急需联系家人”或“帮忙导航”为由,向孩子借用电话手表,骗取电话手表后他们就迅速拆走电话卡,整个作案过程非常短暂。很多孩子直到家长打不通电话手表,才发现端倪。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820094112.png


  对这些窃取来的电话卡,诈骗分子会将其快速转手倒卖。据警方调查,被盗电话卡通常流向了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而一旦这些号码涉及违法犯罪,被反诈系统监测到有异常通信行为,运营商就会立即采取封停措施。


  由于很多孩子的电话卡都是家长手机卡的副卡,这也导致了很多受骗孩子家长的电话遭受无妄之灾,无法正常通讯。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820094104.png


  警方经调查发现,该犯罪团伙流窜于湖南及周边省份多个县市,专挑7岁至10岁左右的孩子下手,作案得手后就迅速逃离到异地。通过监控追踪和数据分析,警方最终锁定嫌疑人身份,于7月3日在郴州市桂阳县将该团伙成员抓获,并缴获全部作案工具。


  据嫌疑人交代,之所以要四处盗窃手机卡,是因为网上有人高价收购。民警判断,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断卡行动”的持续深入,犯罪分子想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大量手机卡非常困难,所以就将作案目标转向了孩子们佩戴的电话手表。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820094057.png


  目前嫌疑人已被采取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侦破当中。


  只因一条短视频11岁女孩被骗转账


  玩网络游戏是不少儿童休闲放松的方式之一,一些不法分子就盯上了这些低龄玩家。前不久,家住浙江衢州的11岁女孩小陶在浏览短视频时,看到一条“游戏免费皮肤”的视频,根据提示,她添加了一个自称是“游戏客服”的工作人员微信。


  免费的游戏皮肤让小陶欣喜万分,但是在登录游戏界面尝试兑换时,却发现兑换失败。她立刻询问对方兑换失败的原因,得到的却是对方的恐吓。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820094049.png


  衢州市公安局民警介绍,对方表示因为小陶是未成年人,可能涉嫌恶意刷皮肤,要求小陶赔偿他们游戏公司的损失,小陶当时就很害怕,于是就通过奶奶的手机,按照对方的要求,一步一步地进行微信扫码转账,转账了十几笔,共计被骗2000余元。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820094040.png


  当天傍晚,小陶的母亲下班后发现了孩子的异常,追问下,小陶才说出了遭遇。了解事情经过后,其母亲选择了报警。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假处罚书吓唬女童诱骗其转账8次


  除了冒充游戏公司工作人员,骗子还会冒充“网络警察”和“律师”等多种身份。家住杭州的10岁女孩小张也是因为领取免费游戏皮肤,添加陌生人微信,之后对方发来一份假处罚书。


  就在小张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自称是律师的人主动添加了小张的微信,声称要她配合调查。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820094032.png


  慌乱中的小张又按照对方的要求,前后一共转账8次,合计被骗7716元,同时,她还按照对方的要求,清空了所有聊天记录。直到家长察觉了异样,小张才说出了实情。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820094023.png


  公安机关提醒:


  不要让手机长时间脱离监管,让孩子长时间在看手机,防止被骗。


  家长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转账密码告诉孩子。


  引导孩子去了解学习反诈防骗知识,防范孩子被骗子利用,通过手机接口这种方式充当骗子的帮凶,成为诈骗工具人。


编辑:余雪连
中共巴中市委政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