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岗位开发、政策支持到服务保障,打出一套“组合拳”。用五大方面25条具体举措为全省就业工作破题指路。

作为人口大省、就业大省,
四川将如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意见》既有多渠道开发
就业岗位的举措,
也有对重点群体
精准化的政策支持。
《意见》的核心思路是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让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明确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避免就业替代效应在短期内集中释放。同时,强化就业优先保障机制,推动完善就业促进、反就业歧视等相关法规制度。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是《意见》的重点发力方向,具体路径覆盖多个领域。产业端,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新型显示、高端能源装备等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岗位;开发新的职业序列。服务业领域,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就业规模;释放新零售、休闲旅游、医疗康养等领域岗位潜力;积极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乡村振兴就业方面,则依托浙川东西部劳务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和川渝合作等机制,促进群众转移就业;同时,大力推广和实施以工代赈项目。针对灵活就业,则提出加快推动网络销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等行业发展;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此外还将稳定扩大政策性岗位规模,涉及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
针对不同人群的就业需求,《意见》的政策支持更具“精准度”。既有普惠性支持——稳步提高就业政策补贴标准;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单位,以及招用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小微企业,给予社保补贴。也有针对性举措——支持事业单位适当放宽招聘年龄限制,鼓励企业放宽用工年龄限制。更聚焦重点人群——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全方位覆盖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
为了让劳动者“能就业、好就业”,《意见》特别聚焦现代化人力资源培育,致力于提升劳动者自身的“含金量”。明确提出,加强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特色学院建设。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产业支撑有力的技工院校,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全面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
就业公共服务的“便利度”和“安全感”也将同步提升。《意见》明确要形成“城市15分钟、乡村5公里”就业服务圈;建立全省统一的就业服务平台。同时,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开展妇女平等就业权益保障公益诉讼。加强劳动者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安全保护等权益保障,有效治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求职陷阱等乱象,让就业环境更公平、更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