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区分局江北派出所,所长李晓东可是个“熟面孔”。从2003年当警察开始,他就扎根基层,从梁永到鼎山、曾口再到江北,派出所的活儿门儿清。22年来,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科所队长等荣誉拿过,还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8次,但老百姓最认可的,还是他实打实帮大家解决的事儿。
打击犯罪的“领头羊”
针对当前电信诈骗案件多发形势,李晓东心里着急,运用综合指挥室功能,“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将反诈防范意识植入群众心中,将穷追猛打的手段用到不法分子身上,守好百姓“钱袋子”。
线上,他钻各种微信群、朋友圈,发提醒、答疑问,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线下,他带领社区民辅警、社区干部开展“扫楼”行动,紧盯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开展精准宣传,挨家挨户上门宣讲,把防骗知识送到家门口。
光自己干还不够,李晓东还主动联系辖区银行,组建了“反诈联盟”,与银行工作人员一道上门劝阻。
“去年6月,辖区张女士向可疑账户转账,我带着银行工作人员赶到她家里。”李晓东回忆说,路上他们电话联系张女士,可她坚称自己是在刷单做兼职,完全没有意识到被骗,连面都不愿见。
“我当时心想,‘坏了’,肯定是被刷单返利套住了!”李所长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想办法找到张大姐家地址,冲到她家讲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来劝阻。
听完后,张女士才后怕地直拍胸口:“李所长,多亏你们来得及时,不然我这辛苦攒的钱,可全打水漂了!”
不光靠“脚板”,李晓东还特别注重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警务运行模式。今年以来,在反诈中心、刑侦部门的指导配合下,李晓东带领全所民辅警积极加强线索研判,核查了50余条断卡线索,开展100余次诈骗预警劝阻,成功劝阻止付金额达600余万元,切实为辖区群众减少了损失,守住了大家的“钱袋子”。
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江北派出所在所长李晓东的带领下,深入践行“枫桥经验”,做实做细做好预防警务、主动警务,推动基层社会风险有效治理,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确保辖区和谐稳定,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段时间,李晓东在走访时发现,辖区一个小区里,业主和物业因为物业费和服务问题长期存在纠纷,眼看着矛盾有升级的苗头,他带着社区民辅警一趟趟往小区跑,详细了解小区业主的想法,并与物业人员就小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我们不是不交费,是服务没到位啊!”业主们倒苦水。
“费用收不上来,我们服务也难保障啊。”物业也有难处。
两边听、两边劝,民辅警们既讲人情、又讲道理、还科普法律。最终,在李晓东的牵头组织下,小区业主成立了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负责人和业主代表心平气和地聚在一起,商讨出合理合法的解决方案,一场长期未解决的矛盾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不久后,小区物业和业主代表将一面“为民办实事”的锦旗送到江北派出所,感谢李晓东用心用情帮助化解矛盾纠纷。
这样的场景在李晓东的日常工作中还有很多。
“李所长,又来守‘护学岗’啦。”每到开学季,在江北辖区的幼儿园、中小学的校门口总能看见穿着警服的李晓东。他皮肤晒得黝黑,带着所里民辅警维持秩序、疏导交通,组织学生有序返校、离校。
除了参加值守“护学岗”,李晓东还当起了老师,轮流去辖区学校讲“开学第一课”。给老师们讲警示案例,提醒大家绷紧安全弦;给家长们开班——“家长学校”,集中讲法律知识,还常在微信群里发安全提醒,提醒家长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强化家庭教育主体意识。
给孩子们上课,他更有办法。作为法治副校长,他根据孩子们的需要“点单”上课,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灵活生动的案例向学生普法。针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他主动与教育主管部门联系,通过上门家访、重点约谈等“一对一”的方式,及时干预其心理问题和不良倾向,帮助“小树苗”矫正,阻断其违法犯罪的路径,并为他们上好法治“补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