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
“四下基层”看政法⑬|南江县:创新实践“问需普法”新模式 赋能基层治理惠民生
www.bazhongpeace.gov.cn 】 【 2025-04-11 09:54:38 】 【 来源:巴中日报

  去年以来,南江县紧扣基层法治需求,创新实践“问需普法”新模式,以问题导向破解普法“供需错位”难题,通过“问诊需求-靶向供给-长效惠民”全流程革新,推动法治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让法治真正融入群众工作生活。


  把脉问诊


  精准收集法治需求


  “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每天早上8点,南江县长赤镇柏山村的“村村响”广播就会准时响起普法之声。


  3月31日,刚栽种完一地玉米秧苗,村民马成贵便双手搭在锄把上休息,同时静静听着广播里的普法小知识。


  “村里的大喇叭效果很好,早上起来,我们在田间地头听得到法律知识。昨天喇叭里说,有陌生来电让转账或者说中奖的,千万不要相信,都是骗人的,回头我就告诉了家里人。”马成贵说,听广播已逐渐成为村里人近年来的新习惯。


  在不远处的龙泉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里,不时有三五名群众或咨询法律问题,或围坐着听法律讲解。


  “快过年时,服务室里的人比较多,很多在外打工的人会咨询欠薪、土地流转等问题,我们便将群众诉求整理成清单向上级汇报。”龙泉村党支部书记袁建平说。


  近年来,为解决普法内容与受众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南江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南江司法”微信公众号开设需求征集专栏,并在32个乡镇(街道)设立普法民意收集点,组织普法志愿者、法律顾问、网格员等,采取“赶集日驻点、入户走访、专题座谈”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度摸排,广泛向群众征集法治需求。


  “通过整理、分析、归类将群众反映的土地流转、农民工维权、道路运输等问题转化为需求订单,并根据‘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精准分派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普法责任部门。”南江县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需求-责任-时限”的模式,确保普法责任部门的职责得到落实,实现普法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


  定制服务


  确保普法宣传出实效


  普法,可以有效提高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公信力,使立法、执法更加贴近民意、符合民情。如今,南江县15个普法责任部门正带头行动。


  去年以来,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遣专家深入乡间田野,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细致解答他们在土地政策、流转程序等方面的疑惑;县农业农村局通过村民大会专题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帮助村民了解土地承包的流程、权益保护以及争议解决途径;县交通运输局通过案例分析、法律解读等形式,提升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定制式服务,满足了群众的法治需求,进一步增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按照“一案一策”工作机制,南江县各普法牵头部门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普法方案,采取“一对一”或村(社区)集中宣讲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成功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按需讲解的普法模式转变。


  同时,南江还建立“双线回访”评估机制,高度重视群众对普法内容接受度、法律知识转化率等“实质效果”,定期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详细检查普法供给端的责任落实情况。


  “我们成立评估组随机走访单位,重点调研‘问需普法’落实情况,实地核查普法台账,对于普法效果不明显的单位,‘点对点’督促指导。”南江县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局以电话回访形式对20名群众进行满意度调查,群众满意度达100%。


  通过跟踪式问效,南江县法治建设基础更加坚实。2024年以来,累计收集群众法治需求1200余条,开展精准普法活动840场次,覆盖群众6000余人次。


  据了解,下一步,南江县将持续深化“问需普法”长效机制建设,通过系统化推进、项目化实施、品牌化打造,以法治赋能基层治理为主线,着力构建“需求收集-精准配送-效果反馈”闭环机制,推动普法工作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编辑:余雪连
中共巴中市委政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