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巴中 >
四下基层”看政法⑤|通江县永乐村构建依法治理新格局
www.bazhongpeace.gov.cn 】 【 2024-06-19 14:57:56 】 【 来源:巴中日报

  编者按:


  “四下基层”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法宝。


  去年以来,全市政法系统党员干部持续深入践行“四下基层”,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办实事解民忧,破难题促发展,把维护公平正义、护航高质量发展、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为进一步推动“四下基层”在政法系统走深走实,5月21日,“巴中政法之声”微信公众号开设“四下基层”看政法专栏,定期刊发“四下基层”活动开展情况、经验做法,供互相交流、学习借鉴。


    第五期,敬请关注


  6月5日,在通江县三溪镇永乐村村委会邀请下,辖区司法所负责人李红梅再次走进村委会,为该村新发展的3名法律明白人进行普法知识宣讲。这已是该村今年开展的第二轮法律明白人培训活动。


  近年来,通江县三溪镇永乐村推行“党建+、普法+、服务+、融合+”工作机制,培养法律明白人近50人,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培养了一支坚实力量。2022年,该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党建+”核心作用充分发挥


  “基层要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5日一大早,永乐村村支书蒲开君来到村委会办公室,着手整理新发展党员的资料。


  近年来,永乐村“两委”充分发挥党建核心作用,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建设,除了建设标准的村委会办公场地外,还专门打造了一个法治廉政文化广场,夯实支部战斗堡垒。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头羊”,积极发展党员,将全村党员人数由原来的2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39名,同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法治教育培训,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充分发挥乡村法治建设“火车头”作用;抓住法律明白人这个“关键对象”,把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纳入“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养更多“法治带头人”,如今全村11个网格实现“一网格一明白人”,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抓住党员干部在发展过程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将全村200亩的集体经济产业园区分成4个50亩的片区,每个片区落实一名村干部和一名社干部,按照一季度一评比制度,通过群众现场参观、党员干部现场述职、群众现场打分的形式确定名次,“村委”通报季度“红黑榜”,营造党员干部比学赶超、厚植为民情怀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提高村“两委”公信力,夯实党建引领法治示范的根基。


  “普法+”全民树立法治观念


  记者在永乐村村民聚居点看到,法治廉政文化广场上不时有村民晨练。据了解,这里时常开展一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一旁的村委会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法治书屋,里面摆放着各类法律书籍,供村民随时借阅。


  “只有推进全民树立法治理念,民主法治的脚步才更加铿锵有力。”三溪镇党委书记樊培介绍,近两年来,永乐村结合上级相关要求及自身实际,通过打造宣传阵地、组建普法队伍、配齐法律书籍、签约法律顾问和印制实用法律手册,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推进全民树立法治观念。


  打造法治宣传阵地。永乐村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支持,在原村阵地的基础上打造集法治示范、基层治理、廉政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在基地内固定一块区域,开辟法治宣传专栏和人民调解室,落实专人定期宣传和更新依法治理纲要及新法律法规。


  组建普法队伍。充分利用现有镇村干部、退休干部、老党员、乡贤和志愿者等力量,成立一支普法队,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引导和帮助村民养成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习惯,实现村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提高。结合“八五”普法、平安通江建设等活动,义务普法队将普法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共进行普法宣传50余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2000余份。


  配齐法律书籍。依托文化室的建设契机,多方寻求帮助,配齐了一套法律书籍,鼓励基层干部及广大群众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现让法律服务贴近群众,将法治精神、阅读习惯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签约法律顾问。结合“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整合法律服务力量,实现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优质法律服务,形成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用法能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印制实用法律小册子。结合农村群众需求,将与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法律法规进行汇集归总分类浓缩,印制了便于翻阅的实用法律小册子。


  “服务+”解决群众合法诉求


  脱贫户谢仕堂住在永乐村村尾,一段长约500米的断头路是他的烦心事。2022年,永乐村在收集群众诉求时,谢仕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出希望把门前的路修通方便发展产业的想法。当地政府了解其诉求后,实地调查并综合村委会及大多数村民的意见,协调帮扶单位提供支持,最终将道路硬化到他家门口。


  “民心路”通了,财路也就通了。现在谢仕堂依托后山林放养土鸡,门前水塘养鱼,发展个体养殖,日子越过越滋润。


  近年来,永乐村通过不断完善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畅通村民反馈合法诉求渠道,激活依法治理“神经末梢”。


  网格化管理服务到网格。建立起网格微信群,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满足村民多层次需求,采取“村民点单、网格长派单、单元格信息员接单”,让“坐办”模式转为“主动”服务,实现服务零距离。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党员干部带头,落实专人主动上门“把脉问诊”,收集民生诉求并“对症下药”。全村已创建网格微信群11个,为村民代办事项2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党员干部主动服务到户。落实联村干部和村社干部分片包户联系群众制度,结合民生诉求大起底、书记镇长大接访等活动,建立群众“急难愁盼”台账,并落实具体责任人对“急难愁盼”进行一一化解。


  矛盾纠纷化解服务到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加强诉源治理,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对照矛盾纠纷台账,实施一对一调解化解工作制度,确保隐患纠纷消除在基层,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截至目前,累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16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做到了大事小事村内均能有效化解,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融合+”依法治理走深走实


  去年底,在村民民主评议中,刘光旭、蒲佳华在勤劳持家、孝老爱亲方面做得好,被评为村里的模范,示范引领村民向好向善。


  近年来,永乐村以推行“自治、法治、德治”融合为抓手,积极探索组建村级道德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基层法治机制。强化法治保障。持续推进民主法治示范点位建设,健全完善依法治理工作机制,积极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等制度,坚持有约必依、违约必查。同时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务管理,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各类重大事项。拓展德治教化。将平安通江建设、文明创建有机结合,扎实开展文明评选、文明创建、文明示范,用身边人感召激励干部群众。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管理制度,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讲家风·传家训”专题,集中评选、陈列本村10条好家规好家训和家风故事,弘扬传承勤俭持家、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夯实自治根基。健全规范村民自治机制和议事协调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制度,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积极开展群众说事、多方议事等协商活动,推动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编辑:余雪连
中共巴中市委政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