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早上8点,阳光还未完全照射进巴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大楼,商户的叫卖声、货车的轰鸣声早已响起。
“巴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承担了全市各县(区)近80%的蔬果供应,为保障市场需求,来自绵阳等供货地的货车24小时不间断为交易中心供应货物。”看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早市景象,巴中市众兴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亮高兴地说,“如今交易中心欣欣向荣,离不开政府对企业诉求的重视、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
5月16日晚上11点,孙亮左思右想还是在“有事说一声”政企交流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我想邀请几个法院法官来我们巴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市场做一下普法宣讲,为市场里几百个商家、个体企业增强经营过程中的法治意识。这种需求有没有法向你们求助呢?”
原来,近些年越来越多商家入驻这座巴中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然而矛盾冲突也日渐增多。“很多商户不懂法,出现一些占道纠纷、合同纠纷,我们管理人员在充当调解员的时候也感到法律知识不够用,所以就急需专业的法律人士来帮忙。”孙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只有合法经营,才能减少矛盾冲突,营造更加和谐的经营秩序。过了两分钟,巴州区行政审批和数据局有关负责人立即回复:“好的,没问题,明天早上有具体工作人员跟您联系,请您保持电话畅通。”
“当时,我们区行政审批和数据局工作人员及时对接孙总,在了解企业对上门进行法治宣传的实际需求后,立即对接法院,由法院工作人员报送政治部进行研究处理。随后与企业约定时间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巴州区行政审批和数据局有关负责人介绍。5月17日早上9点,巴州区行政审批和数据局主要领导与区法院主要领导进行了对接。
企业的诉求,是营商环境优化的“靶心”。
5月21日上午,巴州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准时到达巴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开展公共法律知识宣讲活动。这一天,众多企业商户在早市结束后,纷纷汇集到宣讲现场,认真聆听日常经营容易涉及的法律知识和一些法律案例,孙亮也早早到达现场仔细做着笔记。
第二天下午3点,孙亮在群内反馈巴州区人民法院到现场开展普法活动:“上次提出普法需求后,在区行政审批和数据局的协调下,区法院迅速安排法官与企业进行对接,并上门进行了普法讲解,收获良多。”
孙亮感慨道:“每天一上班就看到这样井然有序的经营环境,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政府确实在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
营商环境的好坏,企业最有发言权。将公共法律服务逐步覆盖到园区企业,既是提高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能力的应有之为,也是帮助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的创新举措,法治力量的注入必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加舒适的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