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山蜀水间,一抹检察蓝正以法治的笔触,精心勾勒出一幅幅平安、繁荣、生态、和谐的新图景。2024年,巴中检察人秉承“法治是最普惠的民生”理念,在红色沃土上深耕细作,努力将巴中检察实践成为法治巴中发展的强劲引擎,在秦巴大地处处闪耀着公平正义的时代光芒。
一年来,巴中检察围绕大局,筑牢安全稳定基础。依据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犯罪行为,批捕310案420人,起诉697案802人;对轻微犯罪宽严相济,不批捕392人,不起诉549人。同时,创新轻罪案件“一站式”办理,提升司法效率。
“上门问需”,走访罗村茶、青峪猪等地理标志注册商标用标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上:起诉金融犯罪13人,监督清理不当立案和“挂案”,挽回企业损失750万余元;开展公益诉讼,保护知识产权,起诉侵权犯罪17人;推行“四个一”机制,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在资源保护方面,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批捕13案20人,起诉76案145人;督促整改污染问题,保护古树名木,运用“碳汇+司法”机制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完善文物保护措施,共同保护红色文物。
惩治职务犯罪上,加强监检协作,受理并提起公诉职务犯罪案件;起诉侵害群众利益腐败犯罪16人;以案促改,发出检察建议,推动系统治理,预防职务犯罪。
聚焦司法为民,传递法治温暖
守护安全防线。在网络安全领域,严厉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成功起诉258人,保障了民众的网络生活安全。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通过办理20件案件,实现全链条监管,确保群众饮食安全。
关怀特殊群体。打击欺老骗老犯罪中,起诉56人,为老年人创造安宁晚年。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上,批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09人,起诉93人,并对17名涉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给予改过机会。通过94场“法治进校园”活动,培养未成年人法治观念。
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理513件信访案件,实现信访法治化。通过“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办理21件群众诉求。组织28场公开听证,增强司法透明度。办理113件和解案件,解开群众心结,促进社会和谐。
着眼公平正义,强化法律监督
在刑事检察方面,紧盯刑事诉讼的每一个环节,立案监督成效显著,监督立案10件、撤案58件,追捕14人、追诉48人。在侦查、审判、执行活动中,纠正违法数百件,提出抗诉,办理“假减暂”案件,全方位提升监督效能,让每一个刑事案件都经得起检验,切实维护法律尊严。
民事检察领域,注重全流程监督和精准办案,办理民事监督案件244件,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纠正错误裁判,维护当事人权益。同时,监督纠正虚假诉讼案件,制定审查要点指引,规范民事执行,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让公平正义在民事案件中得以彰显。
行政检察方面,稳步推进行政诉讼和非诉行政执行监督。办理案件128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积极开展行政争议实质化解,通过沟通协调,促使争议得到实质性解决。
公益诉讼检察是巴中检察机关的另一大亮点。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和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数百件,发出检察建议,起诉案件,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开展专项监督,追回医保资金、督促追缴税款,守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在监督机制创新方面,率先建立“一府一委两院”行政执法协同监督机制,实现“四轮驱动”,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深化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衔接,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线索,做实立体化监督。
聚焦夯基固本,锻造高素质干警队伍
在管党治检方面,通过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实现同频共振,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打造检察新媒体矩阵,有效传播检察声音。同时,部署多项重点任务,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自觉接受巡视巡察和政治督察,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的“三个规定”,推动干警作风转变。
在人才培育方面,充分利用教育培训平台,组织专题讲座、业务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通过加强人才交流和鲜明用人导向,激励干警担当作为。一年来,多名干警在业务竞赛中获奖,入选人才库,或在征文比赛中获奖。
在数字赋能方面,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加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优选全国模型辅助办案,并加大自主研发力度。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检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夯实基础方面,以“五强”为标准加强基层院建设,一体抓实“三个管理”,开展案件评查,发现并纠正问题。同时,我们出台《反向审视工作办法》,规范检察权运行,形成责任追究闭环。
在接受监督方面,积极配合人大视察、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自觉接受民主监督,与政协办会签实施办法,推动政协提案转化为公益诉讼履职线索。此外,我们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监督、评议检察工作,深化检律良性互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检察权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一年来,巴中检察机关在案件评选、调研成果、集体和个人荣誉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干警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未来,巴中检察继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检察工作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