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检察风云 >
“公益守护者”绘就民生新画卷——通江县人民检察院2024年工作纪实
www.bazhongpeace.gov.cn 】 【 2025-03-21 09:28:01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在秦巴山区的苍翠群峰间,通江县人民检察院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笔,以“守护公益、服务民生”为墨,在2024年书写了一份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检察答卷。


  这一年,他们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1件,发出检察建议23份,整改率达100%;帮助弱势群体追回欠薪、赡养费等62万元;推动跨区域协作机制覆盖三省十地,让红色文物“活”起来……数据背后,是司法为民的初心,更是基层法治实践的创新突破。


  公益诉讼:从“单兵作战”到“跨域联防”


  2024年7月,通江县涪阳镇一处山体因暴雨发生滑坡,但险情早在半月前便被网格化巡查的检察干警锁定。通江县检察院将公益诉讼的触角延伸至生态、文物、食安等民生领域——


  生态修复。联合三地检察机关建立巴山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协作机制,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向大通江河投放华鲮、草鱼等鱼苗25万尾,修复流域生态。


  红色文物守护。牵头推动川陕苏区红色文物保护跨区域协作,三省十地检察机关联合签署协议,对7处石窟文物落实“一栏两牌一监控”保护措施,实现文物永续传承。


  舌尖安全。针对校园食堂食品安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检查8所学校,督促3家问题食堂整改,守护6000余名学生“每一餐”。


  “公益诉讼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凝聚多方合力的系统工程。”通江县检察院检察长张丽琼说。数据显示,2024年该院通过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整改消防隐患12处,复垦撂荒地6800余亩,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刑事检察:从“治罪”到“治理”


  在打击犯罪的同时,通江检察更注重源头治理。2024年,该院第二检察部因在反洗钱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获省级通报表扬,全年办理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案件37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80万元。


  典型案例中,假冒“通江银耳”注册商标案的处理尤为亮眼。检察官不仅严惩犯罪,还联合行业协会制定地理标志保护细则,推动“通江银耳”品牌价值提升12%,该案入选四川省“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十大典型案例”。此外,通过“司法+碳汇”模式,督促涉案企业种植桢楠林50亩,探索生态修复新路径。


  民生司法:从“被动受理”到“主动纾困”


  “多亏检察官支持起诉,我才能拿到被拖欠三年的工钱!”2024年11月,农民工老李在通江县检察院的帮助下,成功追回劳务费4.8万元。该院组建馨·薪”办案团队,为52名农民工、老人、妇女等弱势群体追讨欠薪、赡养费62万元,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惠及19个家庭。


  司法革新:从“数据孤岛”到“智慧检务”


  在通江县检察院“12309”智慧检务工作系统,通过对接政务平台、基层网格等数据库,系统自动抓取异常线索。该院加大法律监督模型研发和应用,创建刑事、行政监督领域低代码模型3个,运行刑事裁判涉财产执行、民间借贷纠纷执行利息纳税等法律监督模型20个,核查数据1429条,监督办案2件。发挥好检察技术保障作用,办理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技术协助案件24件。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加工各类电子文书卷宗8679卷,让档案运转更加“无碍”。


  规范化建设同样步履坚实。全年记录过问或干预司法办案等重大事项23条,班子成员带头填报率达100%。


  从守护青山绿水的公益诉讼,到润物无声的民生司法;从跨域协作的机制创新,到数字赋能的智慧检务——通江县人民检察院用一个个具体案例,诠释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深刻内涵。正如检察长张丽琼所言:“检察工作既要成为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更要成为美好生活的建设者。”2025年,通江检察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情怀,让法治之光温暖秦巴山区的每个角落。(四川法治报 全媒体记者 张伟)


编辑:余雪连
中共巴中市委政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