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沙龙 > 随笔感悟 >
我和我的乡村
www.bazhongpeace.gov.cn 】 【 2022-07-25 11:02:48 】 【 来源:平昌长安网

  最是那一份浓浓的乡村情


  袁小明驻村第一书记


  小时候


  乡村生活是一场苦旅


  我要拼尽全力


  才能去往山的那头


  长大后


  乡村生活是一段甜蜜的回忆


  我要快点出发


  才能在天黑前回到生我的地方


  而现在


  乡村生活是一场难得的修行


  我要慢慢改变


  在领略山河无限的途中


  和群众喝一口茶、谈一次心


  将他们的冷暖挂在心间


  枕着我儿时乡村的记忆


  在天黑前回家


  “田园风光、水乡平昌”,这是我的家乡。


  时间飞快,从2019年我被派驻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晃眼之间,已4年有余。从法院到乡村,从福申乡到岳家镇,从亮垭子村到金斗村,历经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幸运地参与了乡村干部的挑灯夜战,陪伴了乡亲们的脱贫致富奔康历程,与乡亲们结下了的深厚情感,丰富了我的人生路。


  这是我的乡村,是我的内心最柔软一面镜子,折射着晨辉中的袅袅炊烟、山路尽头翻滚的麦浪、月夜下的万家灯火,让我浸润着乡愁的内心无比自由、平静、充实。


  荒土地披上了绿衣裳


  “从这里望过去,原来都是大片大片的土地,土质很好,种玉米、大豆、红薯,寸土寸金……”老何今年近70岁,一辈子没外出打工,对这片土地他了如指掌。


  金斗村自然条件优越,特别是岳家河两岸,全是成片的土地和稻田。近年来,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老弱小”,严重缺乏劳动力,大片肥沃的土地成了荒地,杂草丛生,刺痛着我的心。


  “产业引路,经济循环”。巴山肉牛产业在全市全面启动,岳家镇引资成立了“深山农业专业合作社”,养优质肉牛600余头。牧草产业发展前景空间大、市场广、效益好,我积极联系多家业主到村开发利用撂荒地发展牧草产业,最后成功引进浙商张总一行到村签订合作协议,大力整治撂荒地,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设优质牧草种植基地1个,土地流转费平均350元/亩,向村委会缴纳2000元/年的产业发展服务费,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撂荒的土地焕发了生机,让荒土地变成了“金土地”。如今,像老何这样的村民十余人就近到牧草种植基地务工,每天有60元的收入,每年人均增收近万余元。微风拂过,看见他们在牧草地里岁月纵横的笑脸,我感觉到了幸福。


  法官工作室传来笑声


  在法院和镇政府的努力下,驻村第一个“法官工作室”如期建成,成为村委会里一道独特又靓丽的风景。


  金斗村法官工作室内,我牵起老冯和老李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脸上都挂上了“不好意思”的笑容,围观群众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填满了整个工作室,窜出了院墙。


  老冯和老李住在金斗村13社,两家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从祖辈到现在已有60余年,两人年龄相近,自幼是“发小”,从小一起玩到大。听他们自己说起,小时候一起放牛割草,成家后相互帮助,已是多年的老朋友。2021年底,老冯在自家的偏房处搭建柴棚,因占地和排水沟等问题,两家人发生争执,矛盾逐渐升级,吵得不可开交,相邻不安。


  我知道此事后,带领村干部分别入户找到两家进行了座谈,了解具体情况,组织两家人到金斗村法官工作室召开“圆桌会议”,从法理、情理角度做劝导,宣讲法律知识,诉说邻里情感,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两家人握手言和。


  “老李,是我不对,我马上拆除柴棚,清理水沟,我们这点小事还让袁书记这么费心……”,老冯递过来一支烟。


  “老冯,我向你道歉,我哥俩哪里说哪里放,不要再给袁书记添麻烦了”,老李接过老冯递过的烟,主动说道。


  后来听说,那天晚上两家人在一起吃饭,老冯和老李都喝得酩酊大醉。


  后来,乡亲们都在说,“法官工作室”的灯光格外温暖。


  金斗村法治大讲堂每月两课,从事法院工作20余年,在民事、刑事、执行等岗位,我亲身经历了很多案件。到村后,我联合镇村干部在金斗村开起了“法治大讲堂”,“龙门阵”很多,涉及婚姻、“三养”、邻里、劳务、交通事故等,每次课堂上我都认真给大家分享我的办案经历,以生动的案例向大家普及法律知识,看着乡亲们专注倾听的样子,我内心倍感充实。


  我听到了内心的声音


  听脱贫户老李说,他的两个娃娃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已稳定就业,这也让我感到无比欣慰。老李年轻时在内蒙古煤矿挖煤,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截肢成了重度残疾,丧失了劳动力,妻子不堪重负离家出走,留下两个在校读书的子女,我深深地记得当时走访他家时,挂在老李眼角处浑浊的泪珠。随即,我给法院党组汇报,组织全院干警募捐1.6万余元给予资助,同时我个人定期资金支助。


  如今看到两个娃娃通过毕业就业,一家人家境彻底好转,我内心的一块石头仿佛落了地,猛然间听见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初心不改,清风自来。在我可爱的乡村,泥土的芬芳正翻滚着热浪,层层梯田正升腾着稻花香,硬化的村道路延伸着无尽的希望,种养产业正生机勃发,村容面貌早已焕然一新。作为法院的驻村“第一书记”,我知道“乡村振兴”还任重道远。  


  我要把人生还给初心,把信仰还给清风,把我还给乡村!


编辑:余雪连
中共巴中市委政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