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朋友
假期里
您家的“小神兽”是不是经常
抱着手机玩游戏
网络中的骗子就恰恰隐藏其中
一些骗子利用了这一现象
通过网络游戏社交平台锁定低龄玩家
以“组队打游戏”“免费送限量皮肤”
等名义实施诈骗
请巴中的各位家长小心“网络游戏”类诈骗!
以下为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
巴州区10岁男孩小斌(化名),在学习之余很喜欢玩游戏《和平精英》。7月的一天,小斌在游戏中收到了一条来自陌生人的消息,对方声称只要“拜他为师”,就能免费获得梦寐以求的游戏皮肤。小斌一听,心中顿时充满了喜悦,毫不犹豫地认了这位“师傅”,并与之成为了游戏好友。
通过两人聊天,“师傅”了解到小斌是小学生,便开始了他的诡计,以赠送皮肤为诱饵,一步步引导小斌绑定了奶奶的支付宝账号和银行卡。在“师傅”精心设计的骗局下,小斌在2024年7月20至30日期间,先后用其奶奶的支付宝向“师傅”提供的账号转账1.6万余元。
这期间,奶奶对小斌的遭遇一无所知,只是看到孙子越来越沉迷于游戏,便制止他使用手机。“师傅”得知后为方便自己继续骗钱,又诱导小斌使用其爷爷手机继续玩游戏。同时提供了自己的一个未实名的微信号,引导小斌用其爷爷身份信息实名认证并绑定银行卡。
随后,“师傅”用手机登录小斌爷爷实名认证的微信号,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于2024年8月1日至8月9日,通过充值到微信、微信转银行卡的方式,转走其爷爷银行卡内现金5万余元。直到家人发现异常,便匆忙前往刑侦大队报警。
接警后,案侦民警通过调查取证,循线追踪,确认前科人员罗某某(男,湖南耒阳人)有重大作案嫌疑,并于8月26日在广西玉林市将其抓获归案。
经查,罗某某生活中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为满足自己日常生活开支和还债需求,通过游戏发布虚假信息以送皮肤为诱饵,先后指导小斌转账6万余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区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套路解析
目标定位精准
诈骗分子选择未成年人作为目标,尤其是那些热衷于网络游戏、对游戏道具和升级有高度热情的孩子。他们知晓未成年人防范意识较弱,且对游戏世界的规则和信息甄别能力有限,因此更容易上钩。
建立信任关系
诈骗分子通过游戏内的私信,以“师傅”的身份接近受害人,利用未成年人对游戏高手的崇拜心理,通过传授游戏技巧、承诺赠送游戏道具等方式,迅速与受害人建立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为后续的诈骗行为打下了基础。
诱导套取信息
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诈骗分子开始诱导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如家长的微信、支付宝或银行卡密码等。他们通常会以验证账户、升级游戏特权或帮助领取奖励等为借口,让受害人相信提供这些信息是必要的。这一步骤是诈骗成功的关键,因为一旦掌握了受害人的支付信息,诈骗分子就可以为所欲为。
远程操控转账
诈骗分子在获取受害人的支付信息后,会更改受害人的支付密码或利用其他手段掌控受害人的支付账户。然后,他们通过远程指挥的方式,诱导受害人将微信钱包或银行卡中的钱款转账到自己的账户中。由于未成年人对转账操作的理解有限,他们可能只是按照“师傅”的指示进行操作,而不知道自己正在成为诈骗的帮凶。
隐藏行踪逃避打击
在完成诈骗后,诈骗分子会迅速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并采取措施隐藏自己的行踪以逃避打击。他们可能会不断更换联系方式和藏匿地点等方式来迷惑警方和受害人。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轻信“免费送皮肤”“游戏账号买卖”“防沉迷系统代解除”等虚假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遇到恐吓、威胁转账等情况时,不要害怕,应第一时间和父母商量,切勿听信诈骗分子。
●多学习防范网络诈骗知识,降低被骗风险;呼吁家长与孩子多交流,正确引导孩子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建议家长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避免泄露手机密码、支付密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
●如果孩子遭遇诈骗,应立即报警并提供所有相关证据和线索,协助警方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