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提示 >
夏季消防事故易发 你家备有消防器材吗
www.bazhongpeace.gov.cn 】 【 2022-05-18 09:51:31 】 【 来源:巴中日报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栋梁


  火灾事故,听起来很遥远,它却真切发生在广大市民身边。一个未踩熄的烟头、一个久未更换的老旧插线板……都可能是引发火灾的源头。近年来,因煤气泄漏、电器老化等引发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


  据了解,家庭火灾从初期起火到形成大火大概需要3至5分钟时间。当火灾发生初期尚处于火势不大、可控阶段时,家中如备有一件消防器材并能进行熟练地操作,就可有效防止火势蔓延、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正是消防事故的易发高发季节。巴城广大市民家中配备消防器材如何?在选购消防器材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走访。


  现象 超9成市民家中未配备消防器材


  “你家有准备消防器材吗?”5月16日下午,记者在巴人广场随机走访了15名市民。其中,仅家住中交王府景小区市民李仕秀表示,自己家中准备了烟雾报警器、灭火器、逃生绳、防烟面具等器材,以备不时之需。“有一次家中炒菜,油锅突然起火,着实吓了我一跳。”李仕秀说,自此以后,自己随时都在家中准备了消防器材。“虽说这些器材买了好几年都没派上用场,但如果哪天需要时家中毫无准备,那将会对全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李仕秀认为。


  根据街访结果不难发现,超过9成的市民并未在家中准备消防器材。对此,记者还采访了位于巴城红碑路南龛段的一家安防器材商店。店主张德云表示,在他开店四五年来,很少有市民前往店中购买消防器材。“我们的灭火器材一般都销售给商场、写字楼、酒店等公共场所,市民自行购买的总是少数。”


  “偶尔也会有市民前来购买灭火器,但他们更多的是买一个车载灭火器来应付车检,而非为了防火。此外,酒店、商场等对于烟雾报警器、灭火器都有着较大需求。”巴城将军大道某安防器材店店员王静说,尽管自己在经营灭火器材,但自己家中也没配备灭火器。


  原因 不少人认为火灾是小概率事件


  为何市民家中自备消防器材的意愿普遍不高?街访的15名市民大多表示:火灾毕竟是小概率事件,自家几十年也不一定能碰上一次。加之小区已经添置了消防器材,自己再行购买就纯属浪费。


  此外,害怕购买到假冒伪劣消防器材、感觉价格偏贵等,也都是市民不积极购买消防器材的原因。对此,有着多年灭火器销售经验的王静也为广大市民支了招。“识别消防器材的真伪,可以从外观判断、资质识别、网上查询等方面着手。”王静介绍,正规的消防器材产品表面及包装上印有清晰、耐久的产品、质量检验等标志,还附带有统一使用认证、认可标志的消防产品3C认证证书或型式认可证书。“此外,每件消防器材都配备二维码,市民还可扫描二维码查看核对商品生产厂家、生产批次等相关信息。”


  长期售卖消防器材的张德云也表示:每当小区内发生火灾后,就会有不少小区居民来买灭火器。之前大家都会觉得太贵没必要购买。据他介绍,其实购买灭火器、防烟面具、逃生绳、灭火毯、烟雾报警器等一整套消防器材也只需要300元左右。“不过所有消防器材都有保质期,倘若过期了,其使用效果将无法得到保障。”张德云提醒,若购买消防器材,一定要定期检查气压、保质期等,并及时更换、维修不达标的消防器材。


  建议 鼓励市民在家中自备消防器材


  近年来,不少市民纷纷住进了高层电梯公寓。随着楼层的增加,一旦发生危险,市民逃生和施救难度也随之变大。在家中配备消防器材,可以有效规避潜在的风险。那么,家中到底应准备哪些消防器材?


  “虽然小区已经配备了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但市民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考虑在家中购置一些消防器材,以帮助大家在火灾发生时灭火、逃生。”市消防救援支队工作人员唐靖濠表示。


  “其中,每件器材作用都不同。”唐靖濠介绍,家中可配备2个2公斤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并配置在通风干燥、便于取用的地方,定期检查是否过期或者压力不足;中高层住户可常备一根逃生绳,逃生绳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材料防火阻燃且耐拉的,以便于关键时刻逃生;由玻璃纤维等材料经过特殊处理编织而成的防火毯,能起到隔绝火焰或降低火场高温的作用,可用于扑灭油锅火灾或者披覆在身上逃生;此外,带声光报警功能的强光手电筒、保护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肤的防毒(烟)面具、可检测烟雾浓度的烟雾报警器,均可在市民的配备范围内。


  记者从市消防救援支队获悉,为进一步加强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工作,净化和规范消防产品市场秩序,我市还常态化的在酒店、消防器材销售点等场所,开展各类消防产品质量专项检查活动,检查公共场所消防产品质量、收缴销毁不合格产品,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记者快评:消防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郑栋梁


  一个小小的灭火器,却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派上大用场。几十块的价格,花小钱就能给人带来一份安心。消防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幸福安宁,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家中备上一个最好永远都用不上的灭火器,或许是对家庭消防安全最划算的投入。对于消防安全而言,既需要政府部门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更需要广大群众真正重视、高度警惕,共同携手筑牢消防安全防线。


  筑牢消防安全防线,政府部门不能缺位。首先,消防硬件设施不能“软”。消火栓无水源、消防通道堵塞、灭火器年久失修……这些细节虽小,酿成大患却让人追悔莫及。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主动作为,加强监督管理、强化隐患排查,防止和减少事故,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次,消防制度建设必须“硬”,要摒弃侥幸心理,一丝不苟紧绷安全弦,加强消防知识宣传、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真正严防死守把牢消防安全线。


  筑牢消防安全防线,广大群众要积极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乱扔烟头、出门关闭燃气、不私拉乱接电线、牢记安全通道位置,一个不经意的小举动,却能将消防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与此同时,也要主动学习消防知识和消防器材使用方法,不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让消防安全意识真正入脑入心,筑牢全社会火灾防控最牢固、最宽广的防线。


  ■延伸阅读


  守护巴中安“燃”无恙


  我市排查城镇燃气用户50万余户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永龙)5月13日下午3点,恩阳区下八庙镇街道工作人员彭川和恩阳紫扬天然气公司工作人员一起到凤凰街,对这里的居民户进行燃气安全入户巡检。


  工作人员手持燃气检漏仪,从燃气表接口开始,引入管、引出管、热水器分头、灶具分头……进行一一检测。“每个家庭的燃气接口一般都有10余个。检测中,每一个接口我们都要进行仔细检测,只要有轻微漏气,燃气检漏仪器都会显示为红色,并发出警报声。”彭川介绍。


  据悉,今年以来,为严厉打击危害燃气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我市开展了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整治餐饮企业私拉乱接燃气设施,全面排查家用燃气安全隐患等问题,先后成立66个督查组、2505个排查小组共1.1万余人参与行动。


  截至目前,全市已整治管道安全隐患17493个,燃气燃烧器具安全隐患4294个,软管安全隐患35852个,共发放《安全用气明白卡》50万余份;已排查城镇燃气用户515588户,发现问题60775个,已整治问题57639个,整治率达94.84%。


  “为保证排查工作有实效,我们还邀请燃气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对镇村干部入户怎么排查进行统一培训,并将前期摸排的问题汇总后移交燃气公司,由专业技术人员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目前我们共排查热水器问题178个。”巴州区曾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接下来,我市还将组建由燃气用具经营商、相关职能部门、燃气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对燃气用具市场进行专项整顿,特别把熄保装置和安全阀安装作为检查重点,清除不达标、不合格产品。


  ■知多点家庭常用的灭火器有哪些?


  灭火器分为几种?家庭使用建议哪种?


  1、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2、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3、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等。


  家庭使用灭火器建议使用干粉灭火器,它使用方便、有效期长,还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易燃、可燃气体火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


  这些家庭消防安全知识


  你知道吗?


  消防无小事。家庭消防安全知识也要学起来,以消除安全隐患。


  防范未“燃”


  1、不要在易燃物旁边吸烟,烟头不乱扔乱放。


  2、白酒、纸张、窗帘等易燃可燃物品应与火源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正确选择和使用家用电器,不超负荷使用插线板,选择安全可靠的电源开关,并在出门前关闭电源。


  4、使用电熨斗时不要离开太久;使用液化气、煤气、天然气的时候不要离家外出,用完后,应关好开关,避免气体泄漏。


  5、做好家中易燃可燃物的收纳,清理楼道内违章停放的电动车及杂物,保持消防逃生通道的畅通。


  6、在家里准备常用的灭火器材,并学会使用。


  7、教育家里的小朋友不要玩火,把打火机、火柴、打火器等物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8、随时整改家中的火灾隐患,养成出门关火、关电、关气的好习惯。


  9、教育孩子养成每到陌生环境时要先熟悉逃生通道、消防器材摆放的位置等。


  处理火险


  1、如果是简单的小火,可以正确的方法扑灭,例如使用灭火器、水、沙土、浸湿的织物等。


  2、如果不能自行操作请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仔细讲明地址,火灾情况,留下个人信息及联系方式,并联系他人开路等候消防车。


  3、火势不可控时,采用正确的方式及时离开火灾现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水将被子或毯子浸湿披在身上包好头部远离起火源,安全脱离火灾现场。


  (综合)

编辑:余雪连
中共巴中市委政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