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不淹,春秋代序。
盛夏的巴中,万木葱茏,处处澎湃着向上向新向好的发展动能。
巴南高铁呼啸而过,铿锵足音在这里奏响,开启了巴中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绿水青山间,工业产业逐“新”逐“绿”,新赛道稳健起步,现代农业链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一组昂扬向上的数据让这个火热的夏季更加提神带劲。
上半年,全市GDP增长6.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分别增长19.4%、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
数字看似简单,承载的却是巴中转型攻坚的定力、奋力追赶的决心;折射的是巴中拉高标杆、承压前行,推动各项工作勇争一流、争先进位的新理念、新状态、新作风;诠释的是全市上下在接续奋斗中谋在实处、干在实处、落在细处的生动实践。
这份成绩单,饱含着几多期许,凝聚着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辛劳与汗水。巴中,正浓墨书写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动人篇章。
一
“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殷切嘱托。
如何把巴中建设得更好,如何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从建立地区至今,巴中走过30余年,已经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了全面小康。但过往已往,未来已来,对过往最好的礼遇就是续写新的篇章,对未来最好的致敬就是书写新的辉煌。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十六字”红军训词提出90周年,也是巴中三十而立再出发的起步之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巴中如何开局,又怎样落子?
重新自我审视,找准差距,正视差距,是非常必要的;把握形势,自信自强,鼓足干劲再发力,也是必要的;回答好新阶段“我们应该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三大考题更是非常必要的。
六月的巴中,明媚而热烈,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的召开,给这个夏天吹来了一股刚劲之风。
从系统谋划新时代振兴发展“一市四区三地”战略构想到提出今后四年的奋斗目标,从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举措、集中打造三次产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到确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精选18个细分赛道。确定方位、找准目标、明确路径,这是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准确把握国省大局,深刻洞察巴中阶段性市情,站在历史和未来、时间和空间的坐标上作出的推动革命老区巴中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从来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巴中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绝非空穴来风,着力的重点也绝不是凭空臆断。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柔美清澈的恩阳河畔,“新春第一课”——巴中市2024年春季学期主体班在这里开班。
巴中所处的方位是什么?巴中发展的方向在哪里?用什么样的方法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市委、市政府领导,县(区)和市级各部门“一把手”围绕巴中高质量发展展开热烈讨论。
从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中找机遇,从时间、动力、空间、区域四个不同维度审视巴中发展方位,从巴中发展阶段特征找路径。一堂丰盛的“理论大餐”和“思想盛宴”如春风化雨、润泽心田,激发信心、燃起斗志。
如果说2024年春季学期主体班是一次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淬炼和纵深推进巴中高质量发展的催征动员,那么接下来从县区到乡镇村社、从生产车间到项目建设一线的一场场深入调研、一次次现场走访,则是为市委全会谋划巴中未来蓝图做出的一道道实打实的深厚功课。
方位在讨论中更加精准,方向在调研中更加明确,路径在走访中更加清晰,目标也更加笃定——
到202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到202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
为什么是1000亿?100亿?
是巴中现实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求。
全省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巴中GDP为780.3亿元,是全省3个和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中2个没有过千亿的市州之一。省委提出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要再迈过两个万亿台阶、总量超过8万亿元。按2023年我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1.3%计算,2027年巴中GDP不能低于1040亿元,否则就谈不上为全省多作贡献。
按2027年4县(区)都达到欠发达县域摘帽标准指标测算,2027年巴中GDP至少要达到1280亿元。
现实就是如此,发展的需求就是如此。如果现在还不奋起直追,还不跨越发展,毋庸置疑,巴中就会拖全省的后腿,特别是在同步基本现代化这一轮发展中,巴中就会掉队落伍。这不是巴中人民的所期所盼,更不是巴中人民愿意看见的结果。
1000亿,100亿,没有任何余地!全体巴中人民向掉队落伍说“不”!
二
如果把“突破1000亿、突破100亿”这两个目标任务看成是一条河,那么,方法则是渡河的船桥。
巴中落后,巴中贫穷,但不代表巴中人思想落后,更不代表巴中人精神贫穷。也许我们因落后自卑过,也许因贫穷而惭愧过,但巴中人民从不缺乏奋斗的精神,我们一直在找出路,想办法,千方百计寻找破解桎梏我们的“密码”。
从“头脑风暴”开始。打破传统固有的思维,用欣赏的眼光看巴中。既要正视不足,更要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展示自己,推销自己。这既是发展理念的更迭,也是发展观念的更新,更是发展方法的转变。
当这句话在大小会场、调研现场、项目洽谈中成为高频词时,巴中人民从发现自身优势开始,不断增强发展自信,并把这种自信融进了血脉,洋溢在脸上,落实在行动上。
外界的目光也因此接续不断投向巴中,人财物也源源不断流入巴中。1-6月,全市共签约1亿元以上项目103个,协议投资额511亿元、同比增长13.94%,其中协议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
从“本领恐慌”开始。“用专业理性的态度推动工作”,这是市委对全市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对理论掌握不深、对工作研究不透,现场点兵验靶的窘态让人无地自容,倒逼大家沉下心来提能强力。
学习、学习、再学习,各县区、部门的“干部讲习堂”从不间断。台上,来自全国各行业领域、高校的专家学者聚焦经济发展前沿剖析形势、讲授方法;台下,一双双真诚的眼睛,流露出奋起直追的紧迫感和对巴中未来发展之路的渴求探索。
本领恐慌并不可怕,能力欠缺也不可耻。勤能补拙,笨鸟也能先飞。面对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新形势新变化,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学习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力求以更专业的精神、更精准的视角和更有效的办法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从转变工作方式开始。坚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集成一切可以集成的能力。巴中基础薄弱特别是经济基础薄弱这一事实不容回避,也回避不了,但越是这样,越需要集中发力。整合资源、集成能力,其核心就是改变巴中资源分散、基础薄弱的劣势,变分线出击、单打独斗为整体谋划、规模作战,攥指成拳攻坚突破。
不当站客,不当说客,更不当“指挥家”。
亲自干、具体干、干具体。以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巴中各级领导干部挺到推动落实的最前沿,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真正在落实中身体力行、作好表率。全市上下向勇争一流转变,创新实干、依法巧干、高效快干,做到出手就出彩、完成即完美,用尽心力为巴中添彩,竭尽全力为老区增光。
道阻且长,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以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为统揽,我们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奋进精神,找寻实现目标的密码步调愈发一致,步伐无比坚定。
三
建设“一市四区三地”,实现“突破1000亿、突破100亿”的目标,任务之艰巨,道路之艰险,不言而喻。
但我们是英雄的老区人民,这里从不缺乏直面挑战的勇气,我们始终铭记“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血液里流淌着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的精神,骨子里充盈的是不屈与坚毅。
在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宏伟事业中,我们必须以必胜的信念和有力的行动生发巨大的动能,努力把市委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这是巴中的头号任务。
新春的喜庆还没散去,节后上班第一天,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座谈会召开。紧接着,全市经济工作推进会、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专题会等会议相继召开,释放出强烈的拼经济抓发展信号。
人心思上,事业兴旺。各地区各部门凝心聚力,聚焦发展主业,在拼经济搞建设主战场奋楫争先,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把既定目标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从小切口突破。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四上”企业培育、财源建设、国资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专题研究出台128项具体措施,并建立监督落实闭环机制。一系列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同向发力,赋能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牵住考核评价“牛鼻子”。建立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将经济工作着力点聚焦到服务企业、保障项目上去,完善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机制,以高质量的“标尺”引领和驱动高质量发展。
四川南江新兴矿业有限公司的磁选车间内,霞石原矿经过破碎、研磨后,通过运输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磁选机中。企业今年计划生产18万吨产品,预计实现产值1.8亿元。
几十公里外的通江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内,通友微电(四川)有限公司生产的PIM一体成型电感,虽然每个规格只有2.0×1.6毫米大小,却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一年可撬动近5亿元产值。
新兴产业不断突围,传统产业也在破局向新。
通江县选育的“巴山3号”“工银1号”两个银耳新菌株,通过新品种省级认定,为巴中特色食用菌发展提供坚实的种源支撑。围绕良种选育,攥紧种业“芯”片,聚焦空山牛、南江黄羊、茶叶、银耳等优势畜禽、种质资源,开展新品种选育、地方标准制定科技攻关,巴中绘出乡村振兴新“丰”景。
翻看今年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一些重要指标彰显“稳中求进”新气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9%。
新气象来自对新赛道的精准切入。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筛选确定覆盖三产的“5+2+3”产业体系,精选18个细分赛道,着力提升巴中产业标识度和竞争力。
新气象来自对“产业兴市”战略的坚持。规模发展能源化工、先进材料、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医药健康5大主导产业,打造“两个千亿级、两个五百亿级、一个三百亿级”产业集群。
新气象也来自开放的格局不断打开。把开放合作作为决定巴中命运的“关键一招”,以开放的心态找“亲戚”、用共赢的理念寻“伙伴”,主动对接大区域、大产业、大院校、大市场、大平台、大企业。
电子科大全球校友会企业市州行、上海市和重庆市重点民营企业巴中行、全省首场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县域集中签约等活动相继举办,一大批优质企业走进巴中、了解巴中、投资巴中。
6月27日9时10分,D5133次动车组列车从巴中东站驶往成都东站,巴中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拉近了巴中与外界的时空距离,也打开了巴中的发展空间。
同一日,全市二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暨集中签约活动分别在成都和巴中举行,集中启动建设和签约重点项目119个,总投资超390亿元。
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建立项目策划、储备、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抢抓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窗口期,夯实项目储备支撑。组建专班全覆盖核查清理,推行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全市省重、市重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超时序进度16.3、15.7个百分点。
每一滴汗水,都为梦想之花注入生机;每一次拼搏,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光华。
回望上半年,从初春到盛夏,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力度始终保持顶格状态。在争分夺秒的项目建设一线,在赶制订单的生产车间,在孕育特色农产品的田间,处处可见奋斗的身影。巴中,需要的就是这种爆表拉满的精气神,需要的就是这种“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管风雨兼程”的坚定与执着。
追赶跨越的巴中,只争朝夕!
四
硬支撑是基础,软实力是关键。
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必须“软硬兼施”。
凤栖梧桐枝。好的营商环境,和阳光、水和空气一样重要,影响着市场主体兴衰,决定着城市生机活力。
听得见企业的诉求,看得见企业的发展。每周三晚,“巴商茶间荟”如约而至,市“四套班子”领导轮流当起“服务生”,尽心竭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茶里喝出了发展味儿。企业的烦心事越来越少,暖心事一件接一件。巴州区工业园的工人张华生吃上了热乎可口的工作餐,巴中意科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产品出口手续,四川悍天实业有限公司顺利入驻标准化厂房……
设立“惠企政策服务专窗”,开展“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行动,全面抓好企业账款清偿,千方百计壮大市场主体规模。数据为证:上半年累计清欠49.25亿元,单笔100万元以下欠款和国办台账全面清零;新登记市场主体14437户、增长22.65%。
不断做优城市发展环境,巴中从内到外,正释放出强大的城市吸引力与感召力。
率先垂范,起而行之。各级党委政府秉承“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依法保护好企业家、保护好企业”的理念,尽心竭力护航企业发展,让“巴中是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口口相传。
不以山海为远,共赴人才之约。
上华北,赴华东,走西北,跑西南,“带编进校、带岗上门”,周公吐哺,广招人才的诚意满满。
首次自主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27所知名高校,面对面推介城市发展和人才政策,求贤若渴的期待殷殷。
坚持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用好现有人才并重,探索大科室改革,建立百万乡友服务机制,推动在外优秀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激活巴中人才发展的“一池春水”。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润物最在无声处。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巴山剪纸”亮相成都2024年“汤尤杯”,巴中非遗与国际体育赛事纪念品开发创新融合,以新颖的表达方式,让“指尖上的艺术”焕发无限生机。
平昌“翻山铰子”受邀参加韩国首尔世界城市文化节,铰子的生命力量,翻过大巴山,越过大海,从田间地头走向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巴中在全省率先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推出非遗体验、红色研学等精品旅游线路,串珠成链打造全国唯一、近悦远来的“四龛护城”文旅品牌,让老百姓在增强文化自信中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现软实力;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代言者。讲好巴中发展新故事,树好巴中新形象,每一位市民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这座城市鼓与呼,让更多的人为之向往和热爱,给更多的人带来温暖和眷恋。
五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市委、市政府全力以赴推进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月,大巴山干部学院学术报告中心排得满满当当,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工程在这里部署安排。
从保障性工程到引领性工程,彰显的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高质量建设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决心。
“家门口”的医院更有“医靠”。
3月28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成投用,76岁的王明玉老人在这里做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如今重拾健康,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全市三甲医院实现“一次挂号管三天”,建成“信用就医”体系,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建设,扫码就医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一系列惠民措施让市民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加码。
“家门口”的学校越来越精彩。
6月15日,成都七中与巴中中学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两校携手共话教育新蓝图。“有名校师资的加持,再加上自身奋斗驱动,相信学校质量会再上一个台阶。”巴中中学教师夏敏信心满满。
“智慧教育云平台”启动建设,让巴中教育“飞”起来;以小切口践行暖心教育,“迎送学生”成为学校每天最新风景,“定期家访”成为家校协同温暖瞬间;先后出台措施和方案,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减轻教师负担,潜心治教、安心育人,让每一朵花儿都精彩绽放。
人口抓得主动,发展才能主动。出台《进一步促进市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十二条措施》《巴中市促进人口发展六条措施》及9个配套文件,让育龄群体想生、敢生、优生,让外出人口想回来、留得住。
人口的流向地,一定是居住舒适、生活便捷的所在。
夏花烂漫、水清岸绿。打卡南湾国际“绿滩剧场”,享受炎炎夏日的片刻清凉;逛逛“巴山夜雨”广场,感受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绵绵愁思……巴河生态修复景观陆续开放,灵动了巴城,铺展了一幅人水城和谐共生的“山水画卷”。
建设品质生活宜居地,系统构建多层次全域公园体系,合理布局游园、绿地场景,推动城市与自然指状交融、无界生长。
“远方”不远,巴中很近,“富春山居图”正在这里徐徐铺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实施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促进计划,出台群众增收措施18条,上半年巴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坚持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夯实社会稳定之基。线上线下、发展安全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检查,对各类风险隐患防微杜渐、抓早抓小,形成“工作+宣传”“工作+安全”两手抓两手硬的良好格局。
以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出台《巴中市规范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七条措施》,规范“网格”推动基层治理提效。坚持各级书记带头挂包最难的信访案件,市(县)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挂包本领域矛盾最突出、问题最复杂积案,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共挂包信访积案难案3112件、已化解1050件。
“捞起来·钉着办”,把党纪学习教育与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结合起来,从严整治伤害民心、侵犯民利、引起民愤的突出问题。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231个,挽回经济损失8977万元。
省定30件、市自选10件民生实事全力推进。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18.1%。
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追赶跨越再加力,长风破浪会有时。
盛夏未央,岁丰可期。进入三季度,转战下半场,动力与压力并存,信心与决心同在。
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一定会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我们相信,建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一定不会因艰难而减成色,只会经砥砺淬炼更显华彩。
我们相信,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巴中人民一往无前的铿锵步伐,今天的拼搏奋斗一定会成就巴中明天的荣光。
时间将证明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