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通江县推行全域网格化管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一、细化网格,精准管理夯实治理基础
———精细定格,延伸治理触角。出台《通江县全面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规模适度、易于管理、服务高效”原则,在县城以小区、楼栋为依托,在乡镇以群众生产生活半径、聚居院落分布等为基础,建立网格561个,细化单元格7709个。选派县、乡镇(街道)、村社干部5997名、基层志愿者2343名下沉单元格担任信息员,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管理体系。
———精确定责,厘清权责边界。按照“一格划定、多网合一”原则,明确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担任所在地网格总指挥、联村(社区)负责人任指挥长、村(社区)书记为网格长,每个网格和单元格分别落实网格员、信息员各1名。总指挥负责辖区网格工作统筹和督查,指挥长负责联系村(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网格长负责网格员日常管理,网格员适时汇总各类信息,单元格信息员到户开展排查工作,确保网格权责清晰
———精准定效,构建闭环流程。推行“清单式管理、链条式服务”模式,紧扣时间节点,列出网格“重点任务清单”,村(社区)根据日常排查情况,更新形成网格“待办清单”,“派单”到相关职能部门办结。在办结完成后,由单元格信息员入户核实并进行问题销号,形成闭环管理流程。
二、凝聚合力,高效联动完善治理机制
———分类培训,增强履职能力。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相结合方式,县综治中心负责对乡镇(街道)网格进行管理培训,乡镇(街道)党委负责对网格员、单元格信息员开展业务培训。创新推出“A+B”岗位模式,针对无职单元格信息员,由联系单位选派1名在职党员干部,协助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3月以来,已开展培训50余场次,选派党员干部3907名。
———畅通渠道,加强信息联络。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单元格——家庭明白人”四级网格工作微信群和单元格通讯录,逐级发布地灾防治、疫情防控等预警信息和应急指令,确保30分钟内直达千家万户。制定单元格“公示栏”,在服务楼栋和院落对应张贴单元格信息员姓名、电话和服务内容等基本信息,畅通联络渠道,实现网格服务“零距离”。
———联动协作,提升处置效率。按照“排查彻底、处置高效”要求,组织单元格信息员常态化开展地灾防治、森林防火等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分类建立问题台账,落实防范和整治措施,对不能解决的问题,依托“网格吹号、部门报到”联动机制,按分级分类处置原则,由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现场进行会商处置,对超出职能权限事项,当天上报县级挂联领导,县级领导3天内统筹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解决,实现网格事项“一站办结”。
三、紧贴民生,靶向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织密社情民意“信息网”。建立部署、督查、问责的“大督查”机制,以“五破五立”作风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把话筒交给群众”民生诉求大起底活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书记”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点对点回应群众诉求,做到民情在网格收集、矛盾在网格化解、督查在网格问效。
———织细服务群众“连心网”。建立“网格代办”服务机制,通过进城代办、上街代购、入门代缴等方式,为群众提供“点单式”服务5000余次。创新实施“群众列单、网格接单”工作法,组织党员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圆梦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微心愿”1900余个。
———织牢急难愁盼“化解网”。探索“网格+自管委”机制,在无物业服务的老旧小区成立“网格自管委”120个,引导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有效破解楼院改造、电梯安装等社区治理难题。整合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功能,组建网格议事平台,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工作机制,围绕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等乡村治理难点,进行民主评议、民主决策、民主实施,进一步提升基层自治水平。
来源:《每日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