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杰,是来自平昌县人民法院的一名基层法官,千千万万普通法院人中的一员。十五年前,他拖着沉重的行李,怀揣着法官梦想从山西辗转一千多公里来到这个四川东北部的革命老区,十五年,异乡变故乡;十五年,审执道路上的万般滋味,感受了法院人的坚守,看到了法院人的脊梁,更坚定了司法为民的初心。
法治是宏大的,但它也是微小的,它可以是家国天下,也可以是小小山村的法庭和他。初任法官,他被分到了云台法庭。这个偏远小镇,地处山林,条件艰苦。裹起裤腿趟泥河、朝出晚归披星戴月都是常事。他常常在褪去白日喧嚣的法庭思考自己背井离乡做这样一个基层法官是否值得,呆在这个乡村是否有意义。案卷翻飞,无人知道背后辛酸;法槌起落,无人知道他的丹心一片。年少的法官梦,是惩恶扬善、是铁面判案、是无比威严地敲击出公平正义的旋律、是为中国的法治道路奉献一生。与现在天天处理着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纠纷大相径庭。当他看到高悬的法徽,映照着他脑海中明镜高悬的梦想,定分止争、服判息诉,当被人真心感谢的时候,当被当地百姓当作党和国家的代表、公平正义的化身的时候,他知道,成就感或许来自于大奉献,但像现在这样得到一方百姓认可,也是其他任何事情都替代不了的成功。
2015年,他承办了一起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原告身患白血病,保险公司却以各种名义拒不履行合同义务。原告家财耗尽,生的希望就是这笔保险金。开庭期间,多次因原告身体不适而休庭,庭审结束后考虑到本案原告急需资金治病的具体情况,他暂停了手中其他事务迅速依法做出了判决,并最快将判决书送至当事人手中,他又多次找被告方进行沟通,被告方最终履行了支付义务。后原告来院办理退诉讼费业务时,这个不到三十岁却被疾病折磨得干瘦的小伙子,满眼泪水、紧紧握着他的双手哽咽得迟迟说不出来话。当事人母亲在一旁告诉他,过段时间他就要去做骨髓移植手术,原本是不用自己来办理退费的,但他还是想来谢谢他。那一瞬间,他身为法官的意义更加具体起来,或许我们只是个渺小的基层法官,决定不了人的生死,决定不了世界的变化,但我们可以追随着公平的足印,为老百姓筑起心中的正义靠山!
后来在审理一起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的时候,肇事车辆系挂牌经营,发生事故地点又是封闭经营场所,交警不能出具事故认定责任书,原、被告双方就赔偿问题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他依法妥善划分责任作出了判决后,被告接过判决书后对他说:“杨法官,虽然我输了官司,但我对你心服口服。”“杨法官,你可能不知道,之前我在立案庭拿传票的时候,在诉讼服务大厅看到那个得病的娃儿和他妈妈拉着你的手感谢你。当时我就觉得你一定是个好法官,没想到自己的案子也到你手里了,我看了判决书,你这么判我心服口服。”
不惑之年的他现在是一名执行法官。每天不是在执行就是在执行的路上,执行局的苦和累倒也不必多说。面对当事人加倍的不理解甚至是谩骂,付出和回报好像永远不成正比,但他坚守法官这个职业的决心却越来越坚决。2017年一件棘手的执行案件到了他手中。该案在2015年便立案执行,但原案件程序存在多处瑕疵,被执行人也因涉嫌非法吸存被判刑,该案便一直悬而未执。看案件难有进展,申请执行人开始四处上访,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压力。他承办该案后,辗转各地对原控制财产进行了逐个排查,查到一处符合处置条件的房产,但被执行人父母及三个子女不愿搬走,他一方面不断给被执行人亲属释法明理,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居住地方,另一方面多次到监狱中给被执行人做工作,长时间地奔波两地、不懈努力,最终五名案外人自愿搬离该房屋,案件最终得以执结,也化解了这一起多年的信访积案。
回顾他所承办的4500多件案件,也许它对于浩瀚的法院案件来说实在太过普通,但他重视他承办的每一件案子,他们书写的不仅仅是他的人生,是关乎他人一生的转折,更是实现法治蓝图上的轻轻的一笔。坚守良心和正义地依法裁判,坚守初心和道德地追求理想,无愧于心,无愧于党,无愧于民,那么,他这个法官就没白当!(曾诚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